2篇,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idpi

2 篇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一)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 2016 年立项, 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 着陆和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21 年 2 月 10 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 月 24 日探测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 开展了为期约 3 个月 的环绕探测, 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 法国、 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将共同为探索宇宙奥秘、 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 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 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 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历经 9 个多月 的长途跋涉, 更经历“黑色九分钟” 的着陆, 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在火星表面。

 在此刻正距离地球 3. 2 亿公里的遥远星球上, 留下了中国行星和深空探测特有的印记。“天问一号” 成功拥抱火星, 既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重要内容, 也是探测任务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在, 我们无比期待“祝融号” 火星车驶出, 在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迈开脚步进行科考。

 “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 着陆和巡视” , 中国首次火星探索计划也将实现预想目标。

 从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发射揭开我国地外行星探测新篇章, 到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首次拍摄火星高清影像……短短 10 个月 不到的时间内, “天问一号” 创造了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多个新突破。

 “天问一号” 代表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再次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踏上遥远的红色星球, 彰显着无所畏惧的探索精神。

 火星探测风险高、 难度大, 长途星际飞行存在不确定性。

 尤其是着陆火星, 面临巨大的风险考验。

 稀薄而不稳定的火星大气, 复杂的火星表面地形,极其严重的火星尘暴, 再加上通信延迟, “天问一号” 经历了此次探火旅程中最为凶险的“黑色 9 分钟” 。

 中国航天器首登火星就毫发未损涉险过关, 让人惊叹。

 在“天问一号” 自主完成着陆火星的背后,是地外行星软着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保驾护航; 惊心动魄的短短几分钟, 凝结着航天人昼夜不息的执着攻关、 卓越创新。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 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

 当前, 人类太空活动范围已覆盖太阳、 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各种类型天体。

 对行星的探测和研究, 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 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 并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站, 火星探测是从月 球到行星探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 肩负着非凡的意义——从火星起步, 然后向更遥远的行星及行星际发展, 无论是发展航天尖端技术还是科学的全新探索, 乃至满足人们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心, 都将有着巨大的收获。如同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实地探访, 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突破, 也是行星科学领域的突破。

 火星已在脚下, 梦想又一次得以实现。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 驱动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 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即将在火星上迈开脚步、 闪亮登场, 让我们期待“祝融” 的精彩表现!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心得体会(二)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 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总书记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后、 在不到 20 天时间内又一次贺电嘉勉, 充分体现对航天事业的特殊厚爱, 对参研参试人员的褒奖激励, 对建设航天强国的殷切期望,大家深受鼓舞、 深感振奋。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 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英明决策和亲切关怀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是在党领导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是在一大批忠诚党的航天事业的优秀团队、 优秀人才勇于挑战、 追求卓越、 攻坚克难、 无私奉献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 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用习近平总书记贺电精神激励感召, 深刻体悟蕴含其中的思想伟力和实践威力, 深刻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和战略考量, 持续增强奋进新时代的政治自觉、 行动自觉。

 要进一步加强团结协作, 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坚持上下一盘棋、 全员一股劲, 调动各方智慧、 凝聚最大意志、 形成全盘合力,圆满完成火星巡视探测和载人空间站在轨建造等重大任务, 以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实际行动回报期望重托,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百年华诞。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抓住执行重大任务有利契机, 全面加强各项建设, 确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 一年一个台阶, 坚毅前行、 行稳致远, 为探索宇宙奥秘、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凌晨 1 时许, 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 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

 4 时许,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历经约 3 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 经过约 9 分钟的减速、 悬停避障和缓冲, 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

 两器分离约 30 分钟后, 环绕器进行升轨, 返回停泊轨道, 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后续, “祝融号” 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 自检、 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 2016 年正式批复立项, 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 着陆和巡视, 对火星进行全球性、 综合性的环绕探测, 在火星表面开展区域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 火星车及进入舱。

 探测器自 2020 年 7 月 23 日成功发射以来, 在地火转移阶段完成了 1 次深空机动和 4 次中途修正, 于 2 月 10 日, 成功实施火星捕获, 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 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2021 年 2 月 24 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 进入周期 2 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 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 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 沙尘天气等, 为着陆火星做准备。

 任务实施过程中, 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 阿根廷、 法国、 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

 目前, 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 295 天, 距离地球约 3. 2 亿千米。

 火星探测风险高、 难度大, 探测任务面临行星际空间环境、 火星稀薄大气、 火面地形地貌等挑战, 同时受远距离、 长时延的影响, 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 着陆程序复杂、 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

 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 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 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 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 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天问一号” 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发射, 在今年 2 月 到达火星, 成功被火星捕获, 经过 3 个月的养精蓄锐, “天问一号” 已在近日实施降轨, 完成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 软着陆火星表面, 成功拥抱火星。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 我国第一辆火星车即将闪亮登场。让我们期待“祝融” 的精彩表现!

 

推荐访问:火星 着陆 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