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报告述职

|idpi

课题研究中期述职报告

——小学高年级男生纪律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
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 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四、收获

一些学生课堂纪律很差,且屡教不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以下一些细节,把握一些教学中的尺度,从而更好掌控课堂纪律,改变并完善一些课堂纪律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行为。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2.让学生多讲,自己少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要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也想交流,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长进,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什么地方是错的,怎么错了,下次应该怎么办。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感受到的。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教师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抵触老师的教学。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0.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教师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教师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反复。只有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改进错误,呈螺旋式改变趋势,从而督促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们教师在注意以上一些细节的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反复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五、经验与问题

本课题难点在于:影响学生动因及其的研究实验。

人的因素第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动,固然与教师的主导由重要的关系,但就其学生个体而言,与他们的动因有关。这些动因涉及多方面,有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尤其是动因关联着的学生个性有千差万别,思想心理也是处于动态的,且各个动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制约,这就为研究和实验增大难度。

不过,我们有过去实施过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准备从下面两点突破: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现有的思想、情趣、爱好、心理、品质及其背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微机整理、归纳、建档。

2.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因素,按课题有关要求,具体运作予以突破。

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尊重、平等教育也好,师生互动也好,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和重要的,在实施本课题全过程中,自始自终组织参加研实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师生互动的优质课,随时了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使其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超越,理论上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实际得到不断了解。

其次,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通过对本课题方案和细则的宣讲、解说相关理论和学习,使其了解本课题的界定、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及难点的突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使其明确各时段的目的、要求,增强参加研究实验教师对具体行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
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
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

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

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 “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

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

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研究中期述职报告

——小学高年级男生纪律管理调查研究报告

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
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 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

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述职报告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自被立项为市级课题以来,我们英语课题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有效地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小学英语形成性教学评价策略,该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英语学习的效率。目前该课题已进入总结提高阶段。现对该课题在实验过程中的有效创新、取得成果与存在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题的有效创新

1.变“传统课堂”为“生活课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在“传统课堂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地尝试“生活课堂模式”。具体做法是:实验教师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设出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室只是场景的一部分,操场、路边、田间、社区都是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用英语来完成平时用汉语来完成的事情。教师作为顾问,当学生在场景中遇到语言困难时予以帮助。变“教”为“帮”,事半功倍。

2.变“总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小学英语评价基本沿用了总结式评价的模式,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验中,我们侧重于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定,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以达到“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目的。

3.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评价”

在实验中,我们把学生和老师都看作评价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主张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内容多元化、过程动态化。我们以各种形式(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途径等对学生进

行个性化的评价,不只注重学习成果,同样注重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重视师生交流,以使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体验成功,看到不足,明确努力方向,进而主动地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质量,更好地自主发展。

二、得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策略。经过实验班与对照班调查比较,实验班学生在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比对照班高46%、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高63%,学习策略方面高72%,考试均分高23分,通过比较,说明形成性评价策略是行之有效的,能够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存在不足

家长评价方面由于家长的各种客观原因,有待完善改进。

附:交流问题:

1、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如何开展家长评价。

课题中期述职报告(3)_述职报告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
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
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

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

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 “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

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

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

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策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基本内容之一。我国自古就有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立德修身之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意思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信”即信用。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可见,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人际交往维系的重要德行。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遇到令人担忧的诚信现象:有些孩子承诺完成一件事夸下海口,结果敷衍了事;
有些孩子不完成作业却对家长说老师没布置作业,对老师说作业本忘在家里;
有些孩子犯了错却想方设法隐瞒、推塞、委过他人;
有些孩子向父母谎报学习成绩,谎报老师要交钱,模仿父母笔迹签名;
有些孩子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而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必定是一个忠诚老实、信守诺言、说话算数、不说谎话、做事认真负责的孩子,对别人交代的事情不敷衍了事,在做错事是能主动认错,借了别人东西能及时归还,拾到财物会主动交公。诚实守信的孩子懂得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对自己、对同伴、对家人、对未来负责。

因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实践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对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以及孩子未来的成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突出抓好诚实教育和守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从小立志做讲诚信、讲道德的人。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负责、知错能改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作业认真、考试不作弊的好习惯。

5、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要解决“心目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二要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研究设想:

1、对我校学生的诚信品质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归因,为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诚信教育目标提供依据,分析前期的家长、学生问卷时我们发现,孩子对诚信认知较好,但一落到具体情境中时,知行却脱节了,即知行不能统一。 我们的认识:有了明确目标,教师们会有意识地关注学生诚信教育。小学生诚信教育具有其自身特定的特点,若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诚信”,就有一定的针对性。

2、必须在具体的情境中,依托具体的人和事,让学生作出行为取向。对学生不诚信的外在表现,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其诚信品质形成的内外部因素,找到有效的实施诚信的途径。①教师们应先系统学习最新的道德教育理论,有了观念的转变,理论的支撑,才能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提高。②情感介入抓住“亲身体验,获得认同”这一道德学习的特点,创建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氛围中感受,在活动中体验积极的情感,从而认同诚信的价值,作出良好的行为趋同。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立体教育氛围。学生的受教育环境主要有学校,家庭、社会,其中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但必需有家庭、社区教育的配合,诚信教育要两条线校内校外(家庭、社区)并行开展只要改善学生生活范围内的环境氛围,在良性环境中,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就能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收获、研究的阶段性结论:

1、根据订出的目标,教师们明确了,学生们知晓了什么是诚信,在道德认知上有了提升,但采用什么方式途径使学生能落实在行动上,内化为好的诚信品质呢。我们反思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理念指引,学生对灌输式说教式不接受,是被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忽视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所以我们的研究应关注理念的建构制订的目标要关注他们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学校单方的教育要向对学生影响力极大的家庭教育辐射,社会教育延伸。仅教师们的示范这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影响,太薄弱,着力点少且小,没产生情感共振就很难做出行为取向

2、改在提高了理论认识后,教师作出的教育行为有很强的目标性,学校的教育理念引领作用得到显现,校园的诚信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刺激,学生日常的不诚信行为有所改善,给对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有所影响的人(教师、家长、社区居民)提出了建议,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家长教师社区)的行为取向也给予了良好的影响。存在的问题:

1、家庭亲子等诚信活动有待开发,应激发家长主动参与配合学校的教育。

2、与社区教育联系不够,学生毕竟没真正独立进入社会,能否作出良性的行为价值取向?

3、对家庭教育可控力度小,在一些不配合的家庭学生的行为价值取向仍出现两面性!

4、缺乏对诚信行为的制度保障建设。

四、阶段性成果。

诚而自律,合而共进。经过一个阶段的研究,在上级专家、领导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在实验老师的辛勤工作下,我们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实验成效。

1、初步形成了良性的家、校、社区三方结合的教育氛围;

2、结合课题开展了专门活动(班会主题活动)

3、根据诚信教育特点,找到了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虽然课题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许多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如:课题组成员对开展科研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掌握欠佳,对课改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透彻等。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把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下去。但因为实验时间有限,我们的理论知识还欠扎实,实验方法还不

尽科学,经验不足,计划不够周全,许多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还来不及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推广,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还需要有不断创新的工作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四有”新人作出不懈的努力。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打造诚信校园,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在课题研究结束时,形成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主要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行为和教学实践活动得到改善。答辩问题一:请问结合课题开展了哪些专门的活动,这些活动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有作用吗?

围绕这一主题,通过班会、自学、广播等形式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一年来,我们先后举行了以“诚信与我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开展以学雷锋为主题的明礼诚信教育活动,如“弘扬雷锋精神,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出分力”。组织校园、班级“明礼诚信”专题板报评比,组织各种 “诚信”手抄报比赛。

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里经常安排“诚信“道德教育的专题演讲;
校园广播站充分发挥宣传喉舌作用,积极组织专题报道,宣传 “诚信”道德实验的相关材料,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班会。学唱感恩歌曲,让感恩之歌歌满校园,各班以感恩教育专题精心制作班报。开展了“感谢亲恩”书信节活动,学生每人写一封“感恩书信”,校内评比。

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讲文明、守礼仪、知恩图报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更多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并转化到学习当中。问题二 :你认为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在哪些方面?

本课题的研究新意在于教育实际工作者以诚信教育研究为切入口,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来指导教育实践,来带动整个德育教育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弄清道德学习与知识、技能学习的不同特点及规律,阐述小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特点和方式,分析影响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内外因素,总结有效的诚信教育方式,为小学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针对德育教育的只注重说,只讲道理,却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学生没有亲身代体验,知行分离、言行不一的现状,使诚信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我们的教育策略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从而增强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问题三:为了保证课题的有效开展,你们采取了或者已经采取了哪些?

1、与师德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在于行为主体的亲身实践体验。在诚信教育中,群体的实

践活动对于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实践中示范群体的榜样示范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努力完善自己,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与所在群体形成互动,实现榜样示范与群体互动的统一。

2、与学校常规教育相结合。俗话说“小信成则大信也。”诚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拾金不昧,明礼守纪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谆谆善诱,持之以恒,从小事做起,教育方式犹如春雨润物,抓住学校的一些常规工作,渗透诚信内容。

3、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相结合,以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的内容,寓诚信人物、诚信事件于课堂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上融入诚信精神。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和新的中小学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思想等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课题结题报告范文。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

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

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课题起止时间从xx年至2016年,具体分三阶段开展:

(1)从xx年10月至xx年9月为起步阶段: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

师教学时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xx年10月至xx年9月为攻坚阶段: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语文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3)xx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为总结阶段: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对各阶段的测试数据、资料统计进行分析整理,撰写实验报告,介绍实验做法。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乡镇学校的中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短文和写作是一大难点。短文读不通,读不懂;
作文中错别字较多,语句不通顺等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但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对这方面的知识讲解不够,强调不够。上课时大多数时间都用于生字词的学习或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忽略了对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为了使学生能正确使用同音字、形近字、易混淆字词,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提高整个语文能力。我准备把这方面的知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愿学、乐学。

二、课题的界定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教学的探讨”的概念确认

“易混淆字词”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不牢,容易混淆的字词。它包括同音字、谐音字、形近字的区别以及近义词的正确运用。

“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这一概念的定夺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掌握了,教学目标也实现了。

2.“指导小学生正确使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与研究”的特征

强调灵活性:“易混淆字词”是学生难于掌握的字词,教师要灵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采用识记、想象、造句、故事等方法区别。

富有趣味性:对“易混淆字词”的区别不是单一的区别字词,可以创设情境、做游戏等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三、研究的意义

(一)、指导意义。

小学的字词本已是《新课标》中的重点与难点,而贯穿整个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字词的重要性在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体现:
1.阅读文章的能力是在字词的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习作水平的提高是在情感丰富的字词的使用上成立的。

3.其他学科,如数学的应用题的攻克,没有丰富的字词基础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因而在快速理解应用题的题意与组建清晰及有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

(二)、现实意义。

实践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了一套理论框架和操作规程,对整个小学中高段的字词教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寻找出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

2、探索出能使学生正确使用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3、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并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四、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与生字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教学研究。读音相同、偏旁不同的字,学生在组词和运用时容易出现错误;
读音不同,字形相同的字,学生在组词时很容易出错;
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学生在运用时不能正确运用。

2、研究有关的同音字、形近字,课文中出现的易混淆字词的方法与措施。

五、研究方法与过程:

1、文献研究法:在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找出学生难于掌握的易混淆字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查阅《教师用书》、《教材全解》、《现代汉语词典》以及从Baidu文库或Google学术搜索中查询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践方法解决问题。

2、研究讨论法:由四年级的三位教师(张定银、熊华林、王小玲)负责研讨易混淆字词的区别,经常坐在一起讨论,商讨教学方法。本年级组组织开展教学研讨会两次,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

3、个案研究法:安排任课教师授课、评课,进一步讨论其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六、研究的基本成果: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与教学效果,字词的重要性在基础能力与写作能力中突显出来,本期要求学生会认200个字,会写200个字,掌握词语400个左右;
而普遍学生对于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一些易混淆字词掌握不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组在这两个多月的科研研讨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同音字的教学方法:

第一、由形入手,抓住特点,记忆字形。

中国的汉字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我们可以抓住汉字的字形结构上分析。如:“振”与“震”是一组同音字,既然是一组同音字,所以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读“zhèn”,从字形上看,“振”字是左右结构,偏旁是“扌”旁,而“震”字是上下结构,偏旁是“雨”字头。而两个字都含有一个共同繁荣“辰”字,这样一来,对这两个在字形上的区别就不难了。

第二、由义入手,抓住意思,进行区别。

中国汉字的形声字,绝大部分汉字的字义都给它的形旁有关,“振” 是“扌”旁,提手旁的汉字,多数给手有关,所以字典解释为“摇动”,后来引申为“奋起、兴起”。而“震” 是“雨”字头,雨字部的字多与“雨”有关,故名思议,一场地震后有大雨,所以字典里解释为“迅速或剧烈震动,地震的意思”。根据意思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词,还可以根据词语造句,便容易让学生接受。

第三、抓住词语,放入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于很多词语,我们都不能枯燥无味地理解词语,但可以把它放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那个字所组的词。如《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中,“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详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一句中,“精神大振”的意思可以根据“振”字来理解,“振”就是“奋起、兴起”的意思,再理解“精神大振”就是“一下子情绪很亢奋,变得由精神”,再来理解整个句子就很容易。

第四、自编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 当我们比较一组同音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同音字,能正确地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区别字形,进行扩词后让学生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振”可以编成“获奖心情振奋”,“震”可以为“地震寻找安全”,这样,学生既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二)、形近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形近字就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由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厌”和“庆”。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已”、“己”和“巳”。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也不相同,如“牌”、“碑”、“啤”和“脾”。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折”和“拆”。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如“姓”和“性”。介于形近字的五种搭配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字生词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找出与生字有关的形近字,从音、形、义、运用四个方面进行区别比较。

如:我在教学“彼”这个生字时,首先抓住它的读音“bǐ”,强调拼音的读法,然后从字形结构上去分析,“彼”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它的形,双人傍,右边的“皮”是它的声。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记住“彼”的字音字形。然后让学生找出它的形近字 “披”、“坡”、“波”和“破”,怎样让学生正确区分这五个形近字呢?

第一、区别读音。它们的读音分别为“彼”读“bǐ”,“披”读“pī”,“坡”读“pō”,“波”读“bō”,“破”读“pò”。

第二、区别字形。五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并且偏旁都在左面,右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皮”。

第三、区别字义。字义就要从汉字的偏旁着手,“彼”是双人旁,双人就是两个人,指“对方和我”就是“彼”的意思。“披”是提手旁,给手有关,字典里解释为:①覆盖在肩背上,②打开,③裂开,④劈开。“坡”是提土旁,给泥土有关,指“山上倾斜的地方”。“波”是三点水,给水有关,可以指“一起一伏的水面”,也可以指“在物质中的传播”。“破”是石字旁,给石头有关,石头很坚硬,物体碰在石头上就会破裂,后指“完整的东西收到损伤后变得不完整”。

第四、根据字义给形近字编歌谣。朋友不分彼此是“彼”字,衣服披在肩上是“披”字,牛羊放牧在山坡上是“坡”字,湖面起了水波纹是“波”字,东西撞在石头上要破裂是“破”字。

第五、联系字义,学会运用。课堂上让学生口头组词,在组词的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造句。如:

彼(彼此、彼岸):我们要彼此珍惜友谊。

披(披衣、披上):天气变冷了,请把衣服披上。

坡(山坡、爬坡):小牛在山坡上吃草。

波(波浪、波纹):一阵春风拂过,湖面漾起了一圈圈波纹。

破(破裂、打破):我和小明的友谊破裂了。

以上五步法是我们教研组在教学过程中探讨出辨析出形近字的粗浅方法。当然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的可以在汉字中“加加、减减”,有的可利用“直观图形”帮助理解,还有的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完成。我想只要方法得当,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谐音字的教学方法:

所谓谐音是指字的读音很相近,人们通常把易混淆的字音说成方言音。比如:“删掉”的“删”字,它的读音是“shān”,但在四川方言里,人们通常读成“shuān”。又如“树杈”的“杈”字,音节为“chà”,习惯上人们通常把它读成“chā”。学生容易混淆,可以编成顺口溜,一棵小树五个叉,“ chà、chà、chà”,不长叶子不开花,不要读成“chā、chā、ch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谐音字的读音,通常情况下可以把谐音与方言音进行比较,再根据字的结构,偏旁理解字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组词,还可以口头造句,这样学生就能牢固地记住它的读音了。

(四)、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近义词是指在意思或者意义上很相近的词语,也是学生在运用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在教学时,要强调清楚词语的侧重点,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第一、区别字义,进行比较。如我在教学“矗立”一词时,首先让学生明白“矗立”的意思是“笔直地直立”,强调该词用于物,不用于人,重在于直而高,理解了“矗立”的意思后,然后让学生找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屹立”和“耸立”进行比较,这三个词都带有一个“立”字,它们都表示“高高地立起”的意思,不同点在于:“屹立”指“高耸、挺立”,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而“耸立”是指“明显地高于周围的物体,多用于建筑物,不用于人”。对这三个近义词从意思上进行区别、比较,再让学生练习选词或造句,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近义词。

第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如《观潮》一课中,“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中“平静”是指“**等没有起伏,水面很平”的意思。又如“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平静”是指“心情没有起伏”,“不能平静”就是指“心情不能静下来”的意思。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借助工具书帮助理解。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词语手册》帮助理解。解词时一定要扣住词中的字,不要无的放矢。

以上四方面的教学方法是打古中心校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通过长期的摸索、探讨,总结出的一些操作方法,能为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助一臂之力。

七、研究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方面的变化

通过两个月的训练,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同音字、形近字、谐音字以及近义词的掌握更好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成绩好的学生能够读懂短文意思,稍差的学生也基本能读懂短文了。学生在写作中,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词语搭配更准确了,错别字大大地减少了,语句变得更通顺了。

(二)教师方面的成长

这两个多月来,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的教师经常在一起钻研教材、研讨方法,上了两次教研课,第一次是新教师陈凤翔老师上《颐和园》一课,主要上第一课时,把生字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处理。由于是新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通过说课、评课、进行反思后,再组织上第二次研讨课,第二次由侯玉红承担授课,效果明显,在处理生字中易混淆字词的区别时方法比较恰当。通过这两次教研课,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八、创新之处

通过研讨、上课、评课等形式,编写出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便于教师教学时使用。

九、推广价值分析

先在本年级中进行推广,然后在全校各年级推广,写成可操作的易混淆字词手册。

十、探讨

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小,只研究了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易混淆字词,希望以后能把整个小学阶段的易混淆字词挖掘出来,便于教师使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第七册教师用书》

主编:薛金星

2、《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全解》 编著: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3、《现代汉语词典》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附件

小学语文第七册易混淆字词手册

1、同音字辨析

2、形近字辨析

3、谐音字辨析

4、近义词辨析

述职报告课件

述职报告问题

课题报告开题

专题性述职报告

课程顾问述职报告

推荐访问:述职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