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传神论”美学观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

|idpi

曹诺 万金娜

摘要:东晋顾恺之在绘画和绘画理论方面都颇有成就,他提出了“以形写神”和“传神写照”的“传神论”,并将其用于准备画作的前期思路和草稿。这一美学思想对后世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影响深远。本文首先分析了这一理论的产生与这一时期玄学发展的关系,然后对“传神论”这一美学思想进行细致分析,探究该理论是怎样通过描写客观对象的“形”,以“神”为中心来进行刻画,以达到传神的目的,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人物中,体验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的。顾恺之提出的这一著名的美学观点,即“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传神论;
中国人物画;
以形写神;
美学思想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在绘画领域及绘画理论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人们称呼他为“三绝”:画绝、痴绝和文绝。他与三国曹不兴,南朝陆探微、张僧繇并称为“六朝四大家”。顾恺之在艺术方面有出众的天赋,在绘画方面的造诣极高,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他对人物画的理解颇深,认为人物画重在传神,传神重在点睛。他的代表画作论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改变了汉代以降鼓吹封建礼教为主的思想潮流,他强调以人为主的观察和绘画方式,这种新的绘画方式直接影响了后世的绘画艺术。他对后世影响很深的代表画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这些画作充分体现了他的思想理论和他的审美美学,这些画论和作品对后来的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发展影响极深。

一、“传神论”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发,朝代频繁更替,南北之间的民族交流反而使人们思想开放,促进了各种艺术的发展。当时的玄学对顾恺之的传神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家们疯狂推崇抽象的玄学理论,主要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这些思想意识高度自由、无所束缚,人们开始把个性当作审美的重要标准。顾恺之的人物画理论是玄学思想在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中的沉淀,因此要把顾恺之的绘画美学放到玄学美学中去分析。

二、“传神论”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传神论”,是他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主要成就的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人物画进行的探讨。所谓以形写神,就是要通过人的形体外表来刻画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也就是说,以“神”为中心,就要通过描写客观对象的“形”来达到传神的目的。顾恺之提倡,不仅要塑造外表逼真的人物形象,更要突出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基于“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论点,顾恺之认为神态应该以形态为依据,要注意人物外形与性格之间的关系,通过躯干结构准确地描绘人物形体动态,展现人物风骨。例如画家想画一位正在厨房忙碌的厨师,就得把自己想象成厨师,代入绘画对象的精神状态、情感状态,这样的作品才有神韵。

顾恺之认为眼睛是人物刻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比四肢更加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深刻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顾恺之重视对绘画对象的观察和代入体验,是因为传神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基于扎实的写实基础。他认为,要想脱离描绘对象传统的“形”而直接写“神”,是不符合实际的。形与神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在他的代表画作《列女仁智图》中,顾恺之没有过分描绘故事情节,而是注重刻画人物的表情特点。顾恺之摆脱了以往人物画的刻板风格,不去生搬硬套“概念式绘画”,而是细腻地处理了十几个不同女子的形态面貌,并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神态后再入画,讲究的是“晤对通神”。从用笔上看,顾恺之运用“铁线描”的技法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将人物的五官特点描绘得生动形象,对人物的动态处理相当自然。

顾恺之的画中,环境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特定的对象受所处环境的影响会变得不同,环境既能反映人的社会地位,也可以反映人的思想情感,借物言志就是这个意思。环境使人物更加生动真实、贴近生活。另外,背景和布局也非常关键。在他另一幅画作《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巧妙地运用各种风景、异兽等,衬托这幅画的氛围,具有奇幻色彩。画面的开头描绘的是曹植与洛水女神相逢瞬间的情景。在平静的水面上,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曹植身体前倾的动作很符合当时情景。这幅画卷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而又凄楚,画面内容丰富,充满了想象力,情节逼真,情感充沛。顾恺之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刻画出这段凄美的爱情,他用形象自然的动态刻画手法,将曹植奋力追赶爱慕之人洛神的身姿以及上岸找到洛神后的喜悦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在这幅画卷中,顾恺之对眼睛的描绘是非常细致的,曹植与洛神两两相望,流露出来的情感非常深刻。画中的眼神大多是饱含深情的,是离别的、感伤的,是无语凝噎的,是恋恋不舍的。洛神离去后曹植眼中不能与之相守的悲痛加剧了画面的情感表达效果,是一幅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和浓郁诗意氛围的画作。

顾氏在绘画的同时把自己的思想代入了绘画情境,深度揣摩人物的思想情感,再经过分析得到灵感构思。传神理论不只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更对后世的人物画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三、“传神论”对中国人物画的影响

从历史结果来看,魏晋时期到明清时期的绘画论著中,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并不多,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在后世成为中国画尤其是人物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标准,与古希腊时期的西方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审美风格,开创了中国古代的绘画新纪元,是中国绘画里程碑。中国绘画特有的审美标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下孕育的。南北朝时期宗炳的山水画论、著名的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唐朝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的“以气韵求其画”、郭熙的“夺其造化”、苏轼的“身与竹化”、文同的“胸有成竹”、元朝大師倪瓒的“抒发心中逸气,不求形似”、清朝时朱耷的冷眼看世界等,都或多或少受到顾恺之“传神论”的影响,是间接或直接地在“传神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传神论”推动了中国绘画的长远发展,使中国传统美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中国人物画创作一向强调要在形似的基础上达到神似,也就是所说的形神统一。“神”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要求和标准之一,现今的人物画在融合西方造型思维的同时,要紧紧把握住传统绘画理论中的“传神”一说,才能为创作注入灵魂和生命。在时代进步的同时,绘画的理论也要进行融合创新,但是在人物画的探究上,不能为了纯粹的创新而去逐步淡化传统理论,而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提取和深入理解。在现代学习人物画的方式中,写生也是很重要的一种,通过大量的写生来最终达到借画言志的目的,就能将情感语言通过艺术手段抒发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审美标准,由此可见,形神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传神论”是在魏晋玄学之风的基础上奠定的,“传神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还让传统的绘画美学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对中国现代绘画创作和理论产生了极深影响。顾恺之认为,绘画要将人物放在一定空间中,将人物的神情集中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传神写照”的目的。他所主张的对应人物关系也不是空口无凭的,因为精神是要靠实体依托才能体现的,一定的形体体现一定的精神,一定的精神依托于一定的形体。形神统一、形神相应才能把“以形写神”发挥到极致。顾恺之主张的“传神论”揭示了中国人物画艺术创作中“形”与“神”的关系,阐明了自然生活与艺术实践的联系,阐明了中国人物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以形写神”“传神写照”论使得中国人物画创作把人物的心灵和神韵明确为绘画的首要表现对象,在中国人物绘画理论中确立了“神”的观念,从此,“传神论”的创作观念深入人心,也助推中国人物画艺术的发展到达一个又一个高峰。“传神论”的提出,间接地影响了后代的绘画创作,也直接影响了后代绘画理论的发展。

作者简介

曹诺,1997年7月生,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學院艺术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人物画教育教学。

万金娜,1997年6月生,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人物画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6.

[4]李泽厚.美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0.

[5]何楚雄.中国画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

[7]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8]潘天寿.中国画家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9]黄纯尧.顾恺之画论研究及评价[J].美术,1962(3):66.

[10]王向峰.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绘画美学[J].美苑,1984(2):44.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 海德格尔哲学视域下《美之艺术家》解读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6期)2020-12-07老子美学思想的认知隐喻分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17期)2020-11-17浅析中国当代音乐作品创作应具有的美学思想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20期)2020-09-02《法国组曲》与《肖邦圆舞曲》演奏风格与美学思想的对比分析戏剧之家(2020年16期)2020-06-11论“力”在尼采思想中的演进脉络及其同美学的关联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6期)2019-12-13浅谈《溪山琴况》的思想对合唱音乐的影响北方文学(2019年6期)2019-04-01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研究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7期)2018-08-13李渔《闲情偶寄》的戏曲音乐思想刍议戏剧之家(2017年19期)2017-11-07浅谈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北方文学·下旬(2017年6期)2017-07-04从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感悟园林建筑之美青春岁月(2017年2期)2017-03-15

推荐访问:顾恺之 人物画 传神